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哺乳动物 > 披毛目
披毛目
小食蚁兽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2

小食蚁兽(学名:Tamandua tetradactyla):是哺乳纲、披毛目的一种食蚁兽。头体长53.5-88厘米,尾长40-59厘米;体重4500克。在不同分布地区的个体差异大,东南部的亚种像穿上了一件黑色背心般,两肩、侧腹及臀部均为黑色一直环绕至前臂,从背部看上去则呈现一个V型,而其余部分则呈现出亚麻色、黄褐色至褐色;位于巴西北部至委内瑞拉及安第斯西部的种群则全身披金色、棕色甚至黑色,背心痕迹不明显。前肢有四个趾爪,后肢则为五趾。行走时会用手背而不是掌心着地。腹部及卷尾的尾部均没有毛发。口鼻部修长及弧形向下弯,舌长;眼睛很小,视力较差;耳朵很敏锐。树栖性,尾部有缠绕性。

小食蚁兽.png

栖息在多样的生境上,从原始森林到次生林、及热带稀树大草原等。独居动物,主食为蚁、白蚁及蜜蜂等。与同科物种一样,强而有力的前肢使它们能捣毁蚁丘觅食。生存范围从海平面到海拔2,000 米。分布于安第斯山脉以东,位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岛和圭亚那,南至乌拉圭北部和阿根廷北部
中文名
小食蚁兽
拉丁学名
Tamandua tetradactyla
别    名
斑颈食蚁兽、二趾食蚁兽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索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    纲
真兽亚纲
披毛目
亚    目
蠕舌亚目
食蚁兽科
小食蚁兽属
小食蚁兽
亚    种
4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同义学名1
Myrmecophaga tamandua G. Cuvier, 1798
同义学名2
Myrmecophaga longicaudata Turner, 1853
同义学名3
Tamandua longicaudata nigra Beaux, 1908
同义学名4
Tamandua bivittata opisthomelas Gray, 1873
英文名称
Southern Tamandua, Collared Anteater, Lesser Anteater, Northern Tamandua, Tamandua





























形态特征

小食蚁兽头体长53.5-88厘米,尾长40-59厘米;体重4500克。由于在不同分布地区的个体差异大,致使在分类描述上变得困难。如在南美洲东南部的亚种像穿上了一件黑色背心般,结果两肩、侧腹及臀部均为黑色一直环绕至前臂,从背部看上去则呈现一个V型,而其余部分则呈现出亚麻色、黄褐色至褐色;位于巴西北部至委内瑞拉及安第斯西部的种群则全身披金色、棕色甚至黑色,背心痕迹不明显。
前肢有四个趾爪,后肢则为五趾。为避免锋利的趾爪刺伤掌心,它们行走时会用手背而不是掌心着地。腹部及卷尾的尾部均没有毛发。口鼻部修长及弧形向下弯,张开幅度则刚好与其直径相近,长长的舌头则从此伸出。眼睛很小,视力较差;但直立的大耳朵很敏锐,该物种更依赖听觉去判断四周的环境。树栖性,尾部有缠绕性。
食蚁兽身体结构上的特征,是与其捕食昆虫的一系列活动相联系的。头骨长而大致呈圆筒状,颧骨完全,长的鼻吻部有复杂的鼻甲。齿骨细长,无齿。蠕虫状的长舌能灵活伸缩,舌富有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腮腺分泌物的混合粘液,用于粘取众多的蚁类。这些发达的腺体位于颈部。前肢有力,第三趾粗大,长着强而弯曲的爪,其余各趾缩小。小食蚁兽完全或部分过着树栖生活,步行时,前肢靠带弯爪的内向趾背着地。身上和尾部的毛均较短,且尾有抓挠能力。亚马逊河南北亚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

栖息环境

该物种生活的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2000米。栖息于各种湿润和干燥的森林中,包括红树林、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和荆棘丛。最常见于溪流和河流附近的栖息地,尤其是那些藤蔓和附生植物茂密的地方。这与这些地区可提供猎取的食物特别多不无关系。

生活习性


小食蚁兽一般为夜行性,偶尔也会白天出没。日间多在大树干的树洞或其他动物留下的洞穴内栖身。独行性,仅在被激怒时发出嘶嘶声及从肛门腺体中放出难闻的气味。一天中花长时间在树上觅食,有研究指委内瑞拉种群会花13-64%的时间在树上生活。事实上,小食蚁兽在地上的活动不算灵敏,不能像其近亲大食蚁兽般高速奔驰。

强而有力的前肢除了用作捣毁蚁丘觅食外,也是重要的自我保护工具。如在树上受到威胁,小食蚁兽会用其后肢及卷尾抓紧树枝,腾空两臂以作战斗之用。如在地上受袭,它们会背靠岩石及大树,并用前肢抓住对手与其周旋。在热带雨林中,常见小食蚁兽擦拭附在眼睛上的苍蝇及蚊子等昆虫。
小食蚁兽利用其强壮的前肢撕开开放的巢穴,细长的鼻子和圆形舌头(长达40厘米)来舔食昆虫,从而提取猎物。主要吃树栖的蚂蚁和白蚁,通过气味定位。会避免食用具有强大化学防御能力的蚂蚁,例如军蚁和切叶蚁。偶尔也吃蜂蜜和蜜蜂,在人工饲养中,还吃水果和肉。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拉圭、秘鲁、 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小食蚁兽.png

繁殖方式

小食蚁兽的雌性是多倍体的;交配通常发生在秋天。妊娠期从130天到150天不等,每胎产一只幼崽,在春天出生。幼食蚁兽一出生就不像它的父母;它的皮毛从白到黑都不一样。它骑在母亲的背上一段时间,有时会在母亲觅食时安全的栖息在树枝上。寿命为9年6个月。

亚种分化

小食蚁兽(4亚种)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小食蚁兽亚马逊亚种
Tamandua tetradactyla nigra
Geoffroy, 1803
2
小食蚁兽东秘鲁亚种
Tamandua tetradactyla quichua
Thomas, 1927
3
小食蚁兽指名亚种
Tamandua tetradactyla straminea
Cope, 1889
4
小食蚁兽马托格罗索亚种
Tamandua tetradactyla tetradactyla
Linnaeus, 1758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3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种群现状

小食蚁兽尽管在其生活的区域的某些地方被食肉动物猎食,被家养的狗猎食或作为宠物出售。但它们没有面临生存的重大威胁,
有时(不适当地)用作宠物或食用。皮肤有时用于制造皮革产品。在野外发现的小食蚁兽被捐赠或出售给私人或动物园,并可能参与动物贩运。 在某些地区,生境的丧失和退化,野火和道路交通构成威胁。在乌拉圭,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栖息地丧失对其有影响。

保护措施

小食蚁兽生活在许多保护区内。 有必要对该物种进行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以调查其范围内不同地区的种群密度和动态。 在一些范围较广的国家(巴西:ProjetoTamanduá;国际:ALPZA)有圈养tamanduas的螺ud手册,并且在AZA动物园中制定了种群管理计划。



上一篇:侏食蚁兽
下一篇:墨西哥食蚁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