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鱼类 > 银鲛目
银鲛目
叶吻银鲛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7

叶吻银鲛,Callorhinchus callorynchus (Linnaeus, 1758),叶吻银鲛科叶吻银鲛属的一种鱼类。

叶吻银鲛.jpg


中文名
叶吻银鲛
拉丁学名
Callorhinchus callorynchus (Linnaeus, 1758)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软骨鱼纲
亚    纲
全头亚纲
银鲛目
叶吻银鲛科 Callorhinchidae
叶吻银鲛属Callorhinchus
叶吻银鲛
















分类信息


中文名称 叶吻银鲛
拉丁名称 Callorhynchus callorhynchus Linnaeus
英文名称 elephantfish
地方名称 \
作者单位 \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银鲛目
拉丁目名 Chimaeriformes
中文科名 叶吻银鲛科
拉丁科名 Callorhynchidae
中文属名 叶吻银鲛属
拉丁属名 Callorhynch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吻端具弯向腹面的时状突起。两背鳍分离较远。歪型尾,尾椎轴稍上翘,有尾鳍下叶。臀鳍与尾鳍有一深缺刻分开。齿冠面有一系列横嵴突。鳍脚棍棒形,末端不分枝。腹鳍前鳍脚较复杂,呈匙形,内表面的盾鳞有数棘突,外被薄的皮肤,向外侧扩张,如两皱边叶突,其基部内侧有一腺体,有一短管开口于外。脊索外无环状钙化圈。

相关

关于叶吻银鲛属的起源史要追溯至一亿一千三百万年前, 于德国西部中侏罗纪地层及俄国,北美的晚白垩纪地层发现了属于叶吻银鲛属的卵鞘化石 ,英国及俄国的侏罗纪地层也发现了叶吻银鲛属残骸化石 ,俄罗斯早白垩纪阿尔必阶发现了叶吻银鲛属最古老的齿板残余化石。早白垩纪阿尔必阶发现了Callorhinchus borealis齿板化石, 南北半球晚白垩纪地层出土了不少叶吻银鲛属化石包括新西兰塞诺曼阶发现的Callorhinchus hectori,而化石显示Callorhinchus borealis及Callorhinchus hectori关系非常密切,此外Nessov及Averianov (1996)指出于俄国白垩纪塞诺曼阶Cenomanian及桑顿阶Santonian也发现了叶吻银鲛属的齿板化石。
古新世时期塔内特阶Thanetian的C. newtoni,始新世伊普尔阶(Ypresian)时期英国东南部的C. regulbiensis, 南美巴塔哥尼亚南部也发现了中新世叶吻银鲛属C. crassus的化石 , 有较大的颚骨及上颌齿板 ,新西兰上新世早皮亚琴察阶Piacenzian地层也发现了叶吻银鲛属的化石 , 于秘鲁上新世皮斯科地层也发现了叶吻银鲛相似种C. cf.callorhynchus的化石 , 而近来于南极始新世地层也发现了叶吻银鲛属的新种Callorhinchusstahli的颌骨齿板化石。虽然叶吻银鲛属Callorhinchus于晚白垩纪时期至早始新世时期取得两极上的分布 ,但于早第三纪的后期或新第三纪前期叶吻银鲛属于北半球却消失殆尽。现存的三种叶吻银鲛属都是局限在南半球的 , 叶吻银鲛Callorhinchuscallorhynchus于南美东西海岸线上有非常广阔的分布 , 栖息深度可达116 m ; 南非叶吻银鲛Callorhinchuscapensis 生存于南非海洋 , 栖息深度上下限为10 至374 m。米氏叶吻银鲛Callorhinchus milii则生存于新西兰海岸线 , 栖息深度可达227 m。


上一篇:米氏叶吻银鲛
下一篇:长吻银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