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鸟类 > 鸡形目
鸡形目
鸡形目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6

鸡形目(学名:Galliform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包括6科83属302种。全世界分布。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雄鸟具大的肉冠和美丽的羽毛;有的跗蹠后缘具距。早成鸟。中国已记录到的野生鸡类2科63种,包括松鸡科8种、雉科55种,分别占世界总数的47%和36%,是世界上野生鸡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总种数居第一位,接近世界总种数的1/4,其中特有种有19种,堪称雉鸡王国。

这一目的鸟有鸡、鹌鹑、孔雀等。人们通常把这一目的鸟中体形较大种的统称为“鸡”,体形较小的一些种类称为“鹑”。由于这一目的鸟腿脚强健,擅长在地面奔跑,按生态习性,被称为陆禽。这一目中的鸟有些体态雄健优美,色彩艳丽,其中不少是珍稀物种和经济物种,家鸡还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
分布于欧亚大陆、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



中文名
鸡形目
拉丁学名
Galliforme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亚    纲
今鸟亚纲
鸡形目
6科
83属
302种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 1820
同义学名
Gallimorphae




















形态特征

鸡形目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群体,由大约83个属和302个物种组成。鸡形目内的分类群通常被称为“鹑鸡类”或“猎鸟”。世界鸟类清单2014年详细的列出了鸡形目的六个科:冢雉科(Megapodiidae),凤冠雉科(Cracidae)、松鸡科(Tetraonidae)、齿鹑科(Odontophoridae)、珠鸡科(Numidiidae)和雉科(Phasianidae)。
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雄鸟具大的肉冠和美丽的羽毛;有的跗蹠后缘具距。
鸡形目的鸟类外形像鸡一样,体型差别有小到大,翅膀钝。羽毛着色范围从神秘的黑色至明亮多彩。一些鸡类有美丽独特的羽冠、颈饰、腰羽和流苏。
鸡形目分布的范围广泛,体量从大约275-9500克 。物种尾巴长度变化多样,从几乎无尾到长1米,丰富多彩。双腿通常很坚固,腿骨上可能会出现一条或多条马刺。一些物种在形态和羽毛颜色雌雄单性,而另一些物种是二态性的。性别二型雄性较大,色彩或图案不同,雄鸟更多姿多彩,具形状不同的装饰。

栖息环境

栖息于热带雨林和茂密的森林。热带、亚热带的森林地区,湿润常绿阔叶林和红树林,也栖息于在一些低海拔地区季节性干燥的森林中里。混交林,尤其喜欢在疏林草地、河岸或地边丛林以及林间草地和林中空旷的开阔地带活动。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生活于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不同高度的开阔林地、灌木丛、半荒漠及农耕地。


生活习性


该目鸟类大多数为陆栖、树栖。且是留鸟。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雌鸟与其雏鸟偶尔与其他鸟合群。适应性广,抗寒,耐粗。饮冰碴水,不怕雨淋。性情活泼,善于奔走,不善飞行。雉鸡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而且不能持久。
主要取食植物,兼吃昆虫和其他小动物。鸡形目的鸟食性很杂,觅食是多用脚刨挖后用喙取食。

繁殖方式

小型和中型种类,一年即可达性成熟。在繁殖期间,雄性好斗,常有求偶炫耀。体型较小且羽色较平淡的种类一般是一雄配一雌,雄的叫声和求偶炫耀也较简单。体型较大且雄鸟羽色华丽的种类一般是一雄配多雌,雄鸟叫声多变,求偶炫耀也较复杂。巢简陋,往往只在地面的凹处铺些杂草,就在上面产卵。唯角雉营巢于树上。通常年产一窝,每窝产卵 2-10枚。卵白或土黄色 ,有时具斑。雏鸟为早成性,孵出以后即能活动觅食。
鸡形目的鸟一般体色较平淡的种为单配制,体形大、雄性羽色绚丽的种是多配制。有些雉类的鸟到繁殖期有复杂的炫耀行为。有些雉类的头胸部有肉垂,发情期时会充血炫耀。有的种类如松鸡科的鸟具有复杂的集体发情行为。

鸡形目的鸟筑巢粗糙,常营地巢,接着倒木或灌丛的形状,铺以草和羽毛。雌鸟在孵卵期间腹部羽毛大量脱落,形成孵卵斑。雏鸟为早成雏,多是一年性成熟,也有些体性大的种类要二到三年才性成熟。

下属物种


鸡形目(83属 302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一》
冢雉科
Megapodiidae
7属 21种
冠冢雉属
Aepypodius
Oustalet, 1880
1
肉垂冠冢雉
Aepypodius arfakianus
Salvadori, 1877
2
冠冢雉
Aepypodius bruijnii
Oustalet, 1880
丛冢雉属
Alectura
Latham, 1824
3
丛冢雉
Alectura lathami
J. E. Gray, 1831
摩鹿加冢雉属
Eulipoa
Ogilvie-Grant, 1893
4
摩鹿加冢雉
Eulipoa wallacei
G. R. Gray, 1861
眼斑冢雉属
Leipoa
Gould, 1840
5
眼斑冢雉
Leipoa ocellata
Gould, 1840
马累冢雉属
Macrocephalon
Muller, 1846
6
马累冢雉
Macrocephalon maleo
Muller, 1846
冢雉属
Megapodius
Gaimard, 1823
7
苏拉冢雉
Megapodius bernsteinii
Schlegel, 1866
8
菲律宾冢雉
Megapodius cumingii
Dillwyn, 1853
9
新几内亚冢雉
Megapodius decollatus
Oustalet, 1878
10
美拉尼西亚冢雉
Megapodius eremita
Hartlaub, 1867
11
普通冢雉
Megapodius freycinet
Gaimard, 1823
12
比亚克冢雉
Megapodius geelvinkianus
Meyer, 1874
13
密克罗尼西亚冢雉
Megapodius laperouse
Gaimard, 1823
14
瓦努阿图冢雉
Megapodius layardi
Tristram, 1879
15
尼科巴冢雉
Megapodius nicobariensis
Blyth, 1846
16
汤加冢雉
Megapodius pritchardii
G. R. Gray, 1864
17
橙脚冢雉
Megapodius reinwardt
Dumont, 1823
18
塔宁巴岛冢雉
Megapodius tenimberensis
P.L. Sclater, 1883
营冢雉属
Talegalla
Lesson, 1828
19
红嘴营冢雉
Talegalla cuvieri
Lesson, 1828
20
黑嘴营冢雉
Talegalla fuscirostris
Salvadori, 1877
21
褐领营冢雉
Talegalla jobiensis
A. B. Meyer, 1874
《二》
凤冠雉科
Cracidae
11属 55种
夜冠雉属
Nothocrax
Burmeister, 1856
1
夜冠雉
Nothocrax urumutum
Spix, 1825
盔嘴雉属
Mitu
Lesson, 1831
2
阿拉戈斯盔嘴雉
Mitu mitu
Linnaeus, 1766
3
白腹盔嘴雉
Mitu salvini
Reinhardt, 1879
4
无冠盔嘴雉
Mitu tomentosum
Spix, 1825
上一篇:肉垂冠冢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