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鸟类 > 鸡形目
鸡形目
密克罗尼西亚冢雉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6

密克罗尼西亚冢雉(学名:Megapodius laperouse):是一种大中型鸟类,体长30厘米,体重275-455克。体羽大多深棕黑色。头部比身体的羽毛要浅淡些,有一个浅灰色的短羽冠,鸟喙黄色,脸颊裸露部分红色,暗黄色的腿和脚很大。

密克罗尼西亚冢雉.jpg

栖息地是茂密的森林。杂食性,在森林地面吃各种各样的食物。生性害羞和神秘。可在小树上栖息和短距离飞行,飞翔能力弱,不能长途飞行。善长赛跑,速度快很难追赶上。密克罗尼亚冢雉是冢雉属唯一使用火山热孵化鸟卵的物种。在群岛沿海的海岸的传统地点筑巢,卵埋在沙滩、湖岸和河岸上,由地热辐射加热孵化,成鸟不孵卵。
分布于帕劳、北马里亚纳群岛和关岛。


中文学名
密克罗尼西亚冢雉
拉丁学名
Megapodius laperouse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亚    纲
今鸟亚纲
鸡形目
冢雉科
冢雉属
密克罗尼西亚冢雉
亚    种
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Gaimard, 1823
英文名称
Micronesian Scrubfowl
英文名称
Marianas Scrubfowl





















形态特征

密克罗尼西亚冢雉是一种大中型鸟类,体长30厘米,体重275-455克。外观羽毛大多是深棕黑色。它的头部比身体的羽毛要浅淡些,有一个浅灰色的短羽冠,鸟喙黄色,脸颊裸露部分红色,暗黄色的腿和脚很大。


生活习性

栖息地是茂密的森林。杂食性的,在森林地面吃各种各样的食物。生性害羞和神秘,但可在小树上栖息和短距离飞行,不能长途飞行。善长赛跑,速度快很难追赶上。
密克罗尼亚冢雉是冢雉属唯一使用火山热孵化鸟卵的物种。在繁殖季节,东南季风刚刚来到之后,雌鸟堆积大堆的碎片,在其中放置鸟卵。有些雌鸟会把鸟卵放在同一个土堆里。然而,雌鸟一般会使用相同的土堆不止一次,并与不同的雌鸟交换使用。卵在1-2个月后就会孵化出小鸟,小鸟早成性,出壳后就会摄食草芽和昆虫。


分布范围

密克罗尼西亚冢雉仍然生存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经常出现在该地区的低地和离岛的灌木丛中。在生存的较大的岛屿上,可以在内陆较高的地区找到。该物种曾经记录分布于Asuncion、Agrihan、Pagan、Aguijan and Alamagan诸岛上。在塞班岛和天宁岛仍然有残余种群零星分布,也出现在群鸟的一些小岛上,但在罗塔岛已经灭绝。
分布于帕劳、北马里亚纳群岛(美国属地)、关岛(美国属地)。

亚种分化

密克罗尼西亚冢雉(2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密克罗尼西亚冢雉指名亚种
Megapodius laperouse laperouse
Gaimard, 1823
2 密克罗尼西亚冢雉帕劳亚种 Megapodius laperouse senex Hartlaub, 1868

保护级别

据估计至2000年,只有2000-2500只生存。分布于帕劳和北马里亚纳群岛的未受人类干扰的岛屿上。据报道,2010年后又有少量密克罗尼西亚冢雉重新重返塞班岛。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上一篇:尼科巴冢雉
下一篇:比亚克冢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