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非海牛
- Trichechus senegalensis
- 非洲海牛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真兽亚纲
- 海牛目
- 海牛科
- 海牛属
- Link
- 1795年
形态特征
西非海牛的外观接近其近亲西印度海牛,体型呈纺锤状,背部宽阔无背鳍,头部比例小。体色灰,皮肤厚而硬,略微粗糙,体毛稀疏。栖息于海岸的个体可能有藤壶附着。眼睛小且略微突出(与西度印度海牛不同,其眼睛较为深陷),没有外耳廓。吻部比西印度海牛肥厚而较短,可能是为了适应摄食浮水、挺水植物与生长于浅滩的植物。前肢外侧有三至四个趾甲残留。仅具臼齿,会不断地更换。
分布范围
西非海牛栖息于海岸与河流水域,由毛里塔尼亚南部的塞内加尔河(Senegal River)及其支流往南至安哥拉的广萨河(Cuanza River)。它们会往大河的上游移动,直到被急流、瀑布或浅滩阻挡其行动为止。它们曾自尼日河(Niger River)河口上溯2,000公里至内陆三角洲的马利,在该处有时会被急流困住。在洛贡河(Logone River)、沙里河(Chari River)流入查德湖(Lake Chad)之间的水域有时也可发现其踪迹。部分待在大湖以度过旱季的个体会被困住,但在雨季水涨时又可与主要河道连结。西非海牛偏好平静的河口与海岸潟湖,但只要是适合的水域皆可发现它们的踪迹。
生存环境
西非海牛通常为独自行动,虽然在休息、觅食与交配时可能会形成松散的群体,但基本的社会单位是母子对。其叫声没有详细的研究资料,推测母子间可能会以高音的轧轧声与尖锐声彼此连系。在科特迪瓦的海牛有明显的一日活动区隔现象,白天休息、晚上移动与进食。增加夜间的活动可能是对猎捕压力下的因应。西非海牛倾向于在潟湖与河流中部,或红树林根部与悬垂植物下休息,这使得它们更难被发现。它们有散步的习性,会在潟湖、海岸线与河流间作季节性的移动,有时会长达上百哩远。部分个体曾在两天内移动了75公里。
生活习性
西非海牛为草食性,以多种浮水、半水生与挺水植物以及浅滩植物为食。它们也会食用落至河中的森林果实与人们丢弃的木薯外皮,甚至会入侵稻田。西非海牛不是纯粹的草食性动物,有时会食用渔网中的渔获,也曾有食用双壳贝的报告。旱季被限制在深潭或湖泊时,它们会吃细小的黏土、藻类等以生存。
繁殖
现状
西非海牛的数量一直不明,据报告指出它们仍在减少当中。由渔民与当地居民的非正式调查,最密集的族群位于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喀麦隆与加蓬。西非海牛在其所有栖地皆受法律保护,但由于部分地区有挑战法律的情形使得成效不彰。海牛的肉、脂肪都相当值钱,居民仍持续以鱼叉、陷阱、网或钩子猎杀它们。除此之外,它们也受到栖地破坏的威胁,包含红树林的砍伐与河流的筑坝,水力发电的涡轮机有时会导致它们的死亡。部分国家,包含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喀麦隆与加蓬,已建立海牛保护区。陷于塞内加尔河旁浅沼泽中的海牛皆被救起并送回主要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