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爱的动物园 > 鱼类 > 鲉形目
鲉形目
尖头杜父鱼
发表时间:2021-12-21 08:59:07

尖头杜父鱼(Pseudoblenninae Vellitor centropomus ( Richardson ,1850))是杜父鱼科的一种动物。

尖头杜父鱼.jpg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鲉形目
杜父鱼科
尖头杜父鱼属
命名人
Richardson, 1848
中文名
尖头杜父鱼
拉丁学名
Pseudoblenninae Vellitor centropomus ( Richardson ,1850)
硬骨鱼纲
亚    目
杜父鱼亚目
亚    科
鳚杜父鱼亚科

















形态特征

依 Jordan et Starks(1904);Watanabe(1960) 背鳍Ⅺ-18~20;臀鳍17~20;胸鳍13~15;腹鳍Ⅰ-2;尾鳍15。侧线孔41~44。鳃耙8~11。椎骨36~39。幽门盲囊8~11。 体长为体高3.9~5.4倍;为头长2.4~3.1倍;为腹鳍起点至臀鳍5.2倍。头长为吻长2.4~3.2倍;为头宽2.2~3.6倍;为体宽2.3~3.8倍;为眼径4.2~6.0倍;为眼间隔6.0~8.5倍;为眼后头长2.1~3.5倍;为上颌骨2.4~3.3倍;为尾柄长3.2~5.2倍;为尾柄高5.5~8.5倍;为背鳍第一鳍棘1.7倍、第二鳍棘2.5倍、第三鳍棘2.1倍、第四至第五鳍棘2.0倍、第六鳍棘2.5倍、最后鳍棘2.7倍、最长鳍条2.4倍;为臀鳍最长鳍条2.0~3.3倍;为胸鳍长1.6~2.1倍、基底宽3.6倍;为腹鳍长5.7~9.3倍;为尾鳍长1.3~2.3倍。 体低长;很侧扁;梭形;背部隆起;向后渐细小;背缘拱弧形;腹缘浅弧形;躯干中部较高;向前后渐低斜;躯干很短;尾长约为躯干2.8倍;尾柄中长;低狭;尾柄长约为尾柄高2.5倍。头尖突;背缘和腹缘斜直。吻尖长;吻长约为眼径2倍。鼻孔2个;前鼻孔距眼近于距吻端;后鼻孔位于前鼻孔与眼之间的中点。眼中大;上侧位;眼球高达头背缘;至吻端的距离略小于眼后头长。眼间隔平坦或微凸;等于或小于眼径。口大;端位;口裂低斜;口裂长约为头长。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颌骨露出;后端宽平;伸达眼前缘下方。牙尖细;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具牙;上下颌前端牙群较宽;两侧较狭;上颌牙带稍宽;犁骨牙群呈“∧”形;腭骨牙带细狭。鳃孔宽大;第四鳃弓后无裂孔。鳃盖膜相连;跨越峡部;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鳃耙短小。假鳃发达。 无鼻棘。无眼前棘。无眼上棘和眼后棘;无鼓棘;无额棘。无顶棘。眼后至侧线前端无棱棘。眶前骨无棘。眶下骨无棘。前鳃盖骨具1短棘;向后;尖直;或略向上;有时稍弯。胸鳍基部上方无肱棘。头部无皮瓣。 无鳞。侧线前部波曲;后部行于体侧中线;伸达尾鳍基底。 背鳍起点位于鳃孔上角稍前上方;稍分离;第一背鳍短而高凸;第二背鳍长而平斜;尾柄;鳍棘细弱;第一鳍棘丝状,长约为眼径3倍;第二鳍棘较短;第三鳍棘长于第二鳍棘,略短于第一鳍棘;第五鳍棘与第一鳍棘约等长,后方各鳍棘依次明显减短,后缘陡斜,最后鳍棘颇长;倒数第二鳍棘短小;中部鳍条较长,最长鳍条短于最长鳍棘。臀鳍起点位于第二背鳍前端下方,与第二背鳍同形,相对;基底与第二背鳍基底约等长,最长鳍条与背鳍最长鳍条约等长,鳍条后端不伸达尾鳍基底,最后鳍条无鳍膜连于尾柄。胸鳍圆形,后端伸达臀鳍第二鳍条下方,鳍长约为头长。腹鳍细小,亚胸位,具1鳍棘,2鳍条,鳍棘埋于皮下。尾鳍凹叉形,上下叶尖突,后缘中部宽凹,鳍长略大于头长。尾鳍具分枝鳍条,其他各鳍鳍条均不分枝。肛门位于腹鳍基底至臀鳍之间中点,雄性肛突颇长,前端中央具1圆凸。 液浸标本暗褐色,腹侧白色。背侧具黑褐色不规则网形条纹。第一背鳍灰黑色,第二背鳍、臀鳍、胸鳍和腹鳍灰白色,无斑纹和条纹。新鲜标本褐绿色。第一背鳍基底长约为第二背鳍基底;鳍条后端不伸达尾鳍基底;最后鳍条无鳍膜连于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中国产于黄海。

上一篇:绒杜父鱼
下一篇:鳚杜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