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马是世界上古老名贵的马种。考古学发现它们源于4500年前,原产于阿拉伯半岛。在干旱少雨、食物匮乏的条件下,经长期精心选育而成。该马对世界上许多优良马种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英纯血马、奥尔罗夫马、莫尔根马等,都含有阿拉伯马的血液。
该马体高144~152厘米,体重400~500千克。母马平均体尺(厘米):体高141.1,体长147.6,胸围165.5,管围18.4。一般马有24节脊椎骨,而阿拉伯马只有23节。头小清秀,眼大光明,颈直、额宽、鬐甲高,背腰短而有力,骨细质坚,四肢细、腱部发达,呈干燥体质,被毛柔软如丝,繁殖力强,寿命长。体型结构匀称优美,为高级骑乘马,有专门阿拉伯马比赛。它短程速度不如英纯血马,但长程赛跑成绩良好。由于其外形好, 能力强, 一些品种靠引入阿拉伯马改善外形,提高能力。
阿拉伯马是在沙漠气候中演化成长,被贝都因人视为珍宝,经常会被带到居家帐棚中安置保护,正因为与人类有紧密的关系,造就它们性情和蔼、聪颖及乐意讨好,它们同时也俱有高度精神力与警觉性,适合用于袭击和战争,由于这种复合了自发与敏感的特性,现代阿拉伯马主就必须付出足够的能耐与尊重来驾驭它们。
优秀阿拉伯马分布于英国、美国、埃及、波兰等国。中国于1934~1937年间,从原产地直接引入阿拉伯马40匹,养于贵州清镇马场。同蒙古马杂交得一、二代杂种, 收效良好。1949年后,纯种阿拉伯马, 因嫌其体型过轻不适合挽用而消失。中国又于1993年引入了一批阿拉伯种马。
品种起源:阿拉伯马起源的权威认定没有一致的共识,考古学家在挖掘化石、掀开历史真相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并且颠覆原有的想法。有一种论调认为它们的祖先应该是叙利亚北边、土耳其南部甚至东边山麓的野生马。主要的理由是:肥沃月湾北缘包括伊拉克以及沿着佑发拉底河,越过西奈半岛,直到埃及沿岸这一带,气候温和多雨提供了原生野马理想的生存环境。另一派说法的历史学家则相信它们来自阿拉伯地区的西南部,因为三大河床孕育了丰富的天然野草,足以供养这些未驯服的动物。
因为阿拉伯半岛的内陆有将近一万年的干旱,马儿们很难甚至不可能,不靠人类的帮助得以存活。公元前3500年贝多因人开始驯养骆驼当成交通工具,也提供他们于公元前2500进入阿拉伯中部地区,并且能够在这样险恶环境中求生存的基本条件。同一时期,他们就带着原始阿拉伯马。勿庸置疑地,今日所有的历史记载证明了,它们就是现代阿拉伯马的原生种。在公元前1500年,东方的民族拥有充满神秘感的热血马, 应该就是后来世界闻名的阿拉伯马的先驱。
大约3500年前,在包括尼罗河河谷的东方,热血马被认为是彰显国王威风的主角,同时也改变了人类历史与世界的面貌。大家都知道埃及人靠马越过疆界,英勇而强壮的马儿驮着马车,伴随法老王开疆辟土,也因此将更远的印度河西北河谷文化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化融合统一。古代中亚地区如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各国,也在铁骑如雷电般的马蹄声中,兴盛或衰败。阿拉伯马的能耐足以促成各个族群的融合,也让帝国统一成为可以实现的梦想,罗马帝国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阿拉伯马让空间距离缩小,加速文化交流,同时让帝国跟东方世界接轨。
公元前第十六世纪之后,这令人敬畏的东方之驹在石柱、签印和各种纪念碑上都可以见到他的图腾,浮现出它隐含的价值,埃及象形文字更是明明白白的称颂。圣经旧约中也不断提及它的威风凛凛,在其它的文献中有形容阿拉伯马为 “飞无须翼,胜无须剑” 的颂词。公元前九百年所罗门王曾用「优美」二字来颂扬那些为法老王拉车的马;公元前490年,一位有名的希腊骑士 Xenophon 也赞美过这种高贵而美丽生物。但是 “阿拉伯马” 这名字从何而来? ”阿拉伯” 这名词被用来当作一个民族的名称或是一种个马品种或民族之前好几个世纪,就有这种马存在了。
「阿拉伯」这名词的起源仍然不是很清楚,一般都联想到游牧民族。希伯来文 “Arabha” 是黑暗陆地或大草原,另一个希伯来文 “Erebh” 是有组织有秩序的定居社会的反意词,还有一个字根 ”Abhar-“ 是移动、经过的意思。”Arab” 在闪米特(Semitic)文是沙漠或其居民的意思,没有涉及国家的意义。在可兰经中 ”a’rab” 是指贝多因人。圣经中有记载阿拉伯王(Kings of Arabia)杰里迈亚(Jeremiah)生于公元前625年到公元前586年。而阿拉伯民族自己在很早以前也用这个字来指贝多因人,以区别其它的沙漠游牧民族。
闪米特人将这些他们称为 “Arabas” 的热血马的名声带到高峰,贝多因人致力于保持这沙漠骏马的血统纯正,衍生出优异的特质与质量。母马是贝多因人最珍贵的财产,严峻的沙漠环境只允许最强壮的马生存,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今日阿拉伯马的特质。
发展历史:阿拉伯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马种。它最早被人类驯服并成为人类历史进程中最忠实的伙伴。阿拉伯马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当地球上结束了以马代步的大规模民族迁徙和战争后,人类用阿拉伯马优秀的血统培育出了各种适用于现代赛马、马术和休闲娱乐的马种,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至今,阿拉伯人仍为自己培育出了这一优秀马种而自豪。
几个世纪以前,在气候恶劣的中东沙漠里,一种新品种的马诞生了。它们在两河流域,也就是今天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地区水草丰美的绿洲生息繁衍,阿拉伯半岛的一些地区也有分布。没有人会想到这种马日后将对马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们就是阿拉伯马。
阿拉伯马最初被用作战马。这也是历史上马的最主要用途之一。一个全副武装的贝多因(阿拉伯游牧民族)骑士往往能打败敌人,为部落赢得羊群,骆驼等战利品。这样的战斗要求出其不意的袭击和快速利落的逃匿。阿拉伯母马在接近敌人战马时不会嘶鸣,不会暴露目标,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畏,而且有着迅捷的速度和持久的耐力,因此成为战马的上选。
长久以来,阿拉伯马都以美丽、聪颖、勇敢、坚毅和浪漫而闻名于世。因为数百年来它们接受着人类的驯化,和人类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它们懂得怎样和人类相处。事实上,它们的智慧早已被屡屡证实。它们驯良、温顺、友善,有时甚至到了使人苦恼的地步。就拿阿拉伯小马驹来说,它们根本就不怕人,对突然发出的声响也漠不关心。今天,阿拉伯马的后代遍布世界各地,它们都继承了它们的祖先经过长期驯化而形成的温和驯良的性格。
阿拉伯马被引进到英格兰,成为纯血马的祖先。在俄罗斯,阿拉伯马血统为奥尔洛夫快步马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法国,它们被用来培育著名的佩尔什马。在美国,它们又成为摩根马的祖先,并通过和英国纯血马杂交,培育出了快步马。作为马中最古老的轻型种和种蓄群,阿拉伯马是独一无二的。与现代轻型马不同,阿拉伯马的血统不是通过选择育种培育出来的。其他轻型马的血统需要预先注册以保证其后代血统的纯正性。而阿拉伯马的纯正血统则数千年来都为人类所珍视,并尽最大努力一代代保留下来。
分布范围:阿拉伯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种。它以阿拉伯地区育成而得名。原产地带多沙漠,气候干旱炎热,牧草生长不良。阿拉伯马生活在这样的艰苦环境,因而培育出能吃苦耐劳、跑速快、持久力强的特性。它最初起源于非洲利比亚( Libyan )当地野马。约在公元前1500年由埃及、利比亚的部落驯化后,到公元前1000年时,由埃及输入叙利亚和伊拉克一带。
2007年阿拉伯马世界存栏99. 6万匹,其中美国存栏占60%以上,其次是澳大利亚、加 拿大、德国、巴西等国。我国于1934年和1938年两次自伊拉克引进公马17匹,母马19匹,幼驹3 匹,饲养在江苏句容马场。后迁往湖南常德又转去贵州。我国贵州、云南等省曾利用阿拉伯的杂种公马改良本地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也曾引入到北京等地繁育至今,并在红山军马场、山丹军马场与当地马进行杂交改良,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由于阿拉伯马性能优良,遗传稳定,改良其他马种效果突出,因此,阿拉伯马遍布世界各地,并参与了众多马种的育成过程,包括纯血马等。
外形特征:
头
阿拉伯马有一个美丽、精致的头,前额稍短而宽、成楔型。脸的侧面最好是凹的。
眼
眼睛特别地大而且突起,深遂且流露感情。
耳
两边离很开,经常会前前后后动来动去。
鼻
最好的是可以放进一品脱容量水罐的大鼻孔,鼻孔干净灵活,可以大量换气呼出热气让身体冷却。
肩与胸
背短而直,鬐甲长且突出。
鬐甲与背
肩膀强壮,顷斜角度良好;鬐甲适当的突出。
皮毛
尾
很灵活,喜欢翘高高,有时与背齐高或稍高,兴奋的时候高度会超过背。
毛色
主要为单色系的栗色,灰色另外三个颜色,骝色、棕色、黑色。脚和头上有些会有白色标识,但是不会出现在身上。
身高
通常在142到153公分之间。
阿拉伯马的头部像楔子,前额阔,有大的眼睛及鼻孔,吻小,有明显的凹下形状。很多阿拉伯马在眼睛间有细小的前额凸,可以令静脉窦加大,帮助它们在干旱的沙漠生活。它们的颈部弯曲,喉勒上的气管很大。最优质的阿拉伯马有很长的喉勒,可以提供马勒足够的灵活性。
阿拉伯马的臀部较长及平,尾巴高耸。优质的阿拉伯马的臀部很深及起角,肩膀向上。大部份阿拉伯马都有短小的身体。一般的阿拉伯马有6节腰椎及18对肋骨,但有一些却只有5节腰椎及17对肋骨,故细小的阿拉伯马都能轻易的背上重物。它们的骨头紧密及强壮,脚掌健全,及有好的马蹄壁。它们有好的耐性。在国际水平的赛事中,它们都是主要的马种。阿拉伯马后肢肌肉强壮,适合竞技,也有肌肉较长及幼适合耐力赛或赛马的品种。
体形
阿拉伯马的标准高度是14.1-15.1手宽(即约1.4-1.5米)。无论任何高度的阿拉伯马都分类为马,而非PONY小马。它们的大小很适合不同种类的马术比赛,但对于较多剪力负荷的工作,如耕种等,则不太合适。
性情
几个世纪以来,沙漠中的阿拉伯马都与人类有联系。获加奖的战马有时会为保障及防盗的缘故而留在主人的帐棚里,与主人们一同生活。拥有美好体态的马种才可以繁殖。阿拉伯马的性格温和,是其中一种适合展示给儿童的马种。
阿拉伯马与一些适合奔驰的品种,如纯种马及柏布马,同属热血种。阿拉伯马的敏感性及智力令它们学习得很快及容易与骑者沟通。但是,它们也很易染上恶习,且不能忍耐不当的训练。
一些人认为训练阿拉伯马等热血马是很困难的。不过,大部份阿拉伯马的天性都倾向与人类配合,除非受到很差的待遇,它们才会出现过份紧张或焦急的情况。一些传说更给予阿拉伯马接近神圣的象征。
毛色
阿拉伯马协会(The Arabian Horse Association)指纯种阿拉伯马毛色有骝毛色(枣红色)、灰色、栗色、黑色及菊花青色。骝毛色、灰色及栗子色最为普遍,黑色则很少有,而菊花青色更可能并不存在。所有阿拉伯马不论什么毛色,皮肤都是黑色的,可以保护身体免受沙漠阳光的灼伤。
虽然有些阿拉伯马的毛色看似白色,但这种毛色是源自于其灰色基因,所以实际上是灰色来的。但亦有极少的阿拉伯马是白色的,有粉红色的皮肤及深色的眼睛,这可能源于DNA的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就一种在肩膀上有红色斑点的阿拉伯马,在贝都因人中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其中一个是指先知穆罕默德在一次战争中受了伤,所骑乘的灰色雌马救他回到阵营中。而穆罕默德所流的血则溅在这匹马的毛皮上,成为了它永久的印记。自此真神阿拉就认为这是最优秀的马种。
纯种的阿拉伯马亦有斑点的毛色,称为Sabino。Sabino基因会令阿拉伯马在脚上、腹部或面部等位置长出白色的斑纹或斑点。很多阿拉伯马都有少量至中等的Sabino特征。而身体上有超过50%白色的阿拉伯马则属于极度的Sabino。有研究显示阿拉伯马的Sabino基因与其他白马品种的常染色体显性基因“SB1”或“Sabino1”是不同的。
在古埃及的器皿及墓穴中发现了一些有斑点的古代阿拉伯马绘画。不过,纯种的阿拉伯马除了Sabino基因外,并没有美国花马或阿帕卢萨马的斑点基因。斑点或过多的白色相信是非纯种的记号。此外,纯种阿拉伯马没有稀释基因,所以它们并没有兔褐色、乳白色、淡红色、巴洛米诺色(金黄色)或海骝色(鹿皮棕色)。
要保有阿拉伯马的特征,及拥有非纯种毛色的品种,必须要与其他品种进行混种。虽然纯种的阿拉伯马只有少数的毛色,但是却没有桃花马的基因,故此阿拉伯马亦不会产下患有致命白班症(Lethal white syndrome)的小马。事实上,阿拉伯马一般是用来作为基因研究的比对。不过混种的阿拉伯马亦有可能从非阿拉伯马的双亲中遗传这种基因。
遗传病
已知阿拉伯马有4种遗传病,相信是与从双亲中遗传的体染色体的隐性情况有关,而不是与性别有关。另外两种遗传情况并不一定会引致死亡,但却会残废。这6种致命的遗传病为严重复合性免疫不全(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小脑性生活力缺失(Cerebellar abiotrophy)、毛色稀释症(Lavender Foal Syndrome)、寰枕枢椎畸形(Occipital Atlanto-Axial Malformation)、幼马癫痫(Equine juvenile epilepsy)及耳咽管憩室气肿(Guttural Pouch Tympany)。
品种性能:阿拉伯马性能以吃苦耐劳和富有持久力闻名于世,在饲养条件很差时亦能适应忍受,故在世上分布极广。其对世界很多马品种的培育改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阿拉伯马也是世界是最著名的耐力赛马种,是世界耐力赛夺冠主力马种。在一些国家有专门的阿拉伯马品种速度赛.其速力记录为1600 m用时1 min 46 s
阿拉伯马是最漂亮的马,它体格不大,一般体高140至150厘米,体重385至500公斤。它具有典型的骑乘马外形:头形轻俊,前额宽广,额前鼻端逐渐变窄,面部正直或稍凹,耳短小、竖直,眼大有神,两眼距离宽,鼻孔大,下额深而广。颈长而形美,背腰短,较其他品种马少一个腰椎和1~2个尾椎,肋拱圆,尾础高,臀部深,四肢细长,肢势端正,肌腱发达,蹄质坚韧,体质结实。阿拉伯马毛色主要为青色,骝毛、栗毛次之,黑毛少见。在头和四肢下部常有白彰。纯种阿拉伯马无花毛,斑毛或驳马,不论体表毛色如何,其皮肤总是黑色。在外貌上是不会被认错的,而且令人难忘。
阿拉伯马有极大的耐力,在奔跑中仿佛是“悬浮”在空中。阿拉伯马潜在的力量及温顺的性情使它成为长距离训练或耐力训练的首选用马。它旺盛的精力特别适合于耐力赛,在该体育项目中居于统治地位,它是北美地区广受喜爱的耐力赛用马,同时它还出现在特殊的比赛中,如训练马术、场地障碍和盛装舞步等。虽然没有它所衍生的纯血马那样快的速度,但是在世界各地依然热情地进行仅限于阿拉伯马和盎格鲁—阿拉伯马的无障碍平地赛马。
阿拉伯马是非常聪明的马,细心、敏感、敏锐,不仅对人类或其它动物很和善,也很会为自己着想。它最有名的就是,如果想要强迫它做它不想做的事,可会领教它的硬脾气,但对于他们所信任的人,却会表现英勇、忠心服从。由于它来自炙热的沙漠,薄的皮肤和身体上的特质让它们可以容易散热,但也不会像纯种马那样对冷天气非常敏感。也许是因为天生的敏感聪睿,初学者或小朋友也都可以操控地很好。操控缰绳无须费劲,平均的高度适合成人或青少年骑乘,温柔亲切的个性让它成为很好的家庭马。同时它也是很好的比赛马,受到很多马术爱好者的欢迎,也常在各种不同比赛脱颖而出。阿拉伯马的外型特征非常的独特,你一定不会认错。人们除了喜欢它的速度、耐力、聪明、温柔以外,也深深的被它的外型所吸引。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外型优美的模特儿马,或是专为阿拉伯马办的选美比赛呢!
血统分支:母马的价值导致阿拉伯马特有的母系家族,人们全心全意追踪繁衍的母马血统。对于公马的唯一要求,只要它的母亲系出名门就好,而且越是有名越好。母马的家族血统名称,通常按照繁衍马的部落或该部落酋长的名字来命名。贝多因人重视马儿品种的纯正与否,超过一切,很多部族仅仅拥有单独一支血统的马匹。著名的五大血统( Al Khamsa) 包括 :Kehilan、Seglawi、Abeyan、Hamdani 及 Hadban。其它依序为 Maneghi、Jilfan、Shuwayman和 Dahman。支系则全都由这几支主要系列繁衍而出,同样以族长或有名的母马命名。
即使是支系的血统,同样也伴随着勇敢、坚忍与速度的精彩故事,例如: Kehilet al Krush,the Kehilet Jellabiyat 和 Seglawi of Ibn Jedran,都有着战功彪榜的故事伴随着这些名驹。英明的国王往往费尽心思去寻求它们的后代,却总是很难如愿,这些名驹的女儿们、孙女们在招摇撞骗之徒的手上不断转卖,如果真的有买卖成交,价格也必定是天文数字。正因为血统纯正,每个血统都有着容易辨认的特征。
Kehilan 血统以胸膛的深度、雄壮的能量和体型大小著称,头型较短配上饱满的前额和宽阔的下颚,平均高度为152公分。大多数为灰色和栗色。
Seglawi 则以优雅细致闻名,在速度方面的表现胜过耐力的表现,骨架精巧,脸和颈较Kehilan 稍长,平均144公分高,以枣红色为最常见。Abeyan 和 Seglawi 一样纤细雅致,跟一般典型的阿拉伯马比起来背比较长,体型小,很少高于144公分,大部分是灰色,而跟其它血统不同的是,它们常有白色的斑记。
Hamdani 通常被认为比较朴实,骨架大一点的,体格雄壮一点的,适合培育参加竞技比赛。侧面看头部较为挺直,少了典型的高凸前额,体型还算高大,有154公分以上,常见灰色或枣红色。
Hadban 可以说是是小一号的 Hamdani,拥有大骨架和雄壮的外型,但是生性温驯,平均身高145公分,常见的颜色为棕色、枣红色,少数有着白色标记。
历史发展:
古文明
在古埃及及美索不达米亚,有圆拱头部及高耸尾巴的战马在战争中或狩猎中拉着战车是很普遍的图画。而拥有东方色彩的马匹图画亦在古希腊及罗马帝国出现。在古近东这些马匹并非称为阿拉伯马,要到前500年,波斯人才称它们为阿拉伯马。这些原始阿拉伯马或东方马拥有现今阿拉伯马的特征,如在西奈半岛发现属于前1700年的马匹骨骼,就拥有与阿拉伯马相同的楔形头部、大眼窝及细吻。
伊斯兰
1431年西班牙人与格拉纳达的苏丹穆罕默德九世发生伊盖瑞拉之战。可见阿拉伯马高耸的尾巴。
于622年希吉拉之后,阿拉伯马开始分布已知的世界各地,并在中东及伊斯兰历史中有重要角色。630年前,穆斯林大大影响着中东及北非。711年前,穆斯林战士到达西班牙,于720年前控制了大部份的伊比利亚半岛。他们所骑乘的正是阿拉伯马及柏布马。 [7]
奥斯曼帝国于1299年兴起后控制了大部份中东。虽然从未达至阿拉伯半岛的心脏,这个土耳其帝国获得了却很多阿拉伯马。奥斯曼鼓励成立私立的育马场,以确保战马的来源。奥斯曼贵族,如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 of Egypt),会收藏纯种的阿拉伯马。有纪录指纳绥尔·穆罕默德(Al-Nasir Muhammad)在埃及曾进口及培育阿拉伯马。
分布至欧洲
于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欧洲人的军队侵入了巴勒斯坦,很多骑士将阿拉伯马视为战利品带到欧洲。最早的阿拉伯马有可能是经西班牙及法国间接地进入欧洲。由于阿拉伯马在军事上的优势,很多欧洲国王开始培养阿拉伯马,而奥斯曼帝国亦有向这些国家及后来的美洲等地售卖阿拉伯马。
奥斯曼土耳其人于1522年曾派遣30万骑兵进攻匈牙利,很多在阿拉伯的袭击下被俘虏。到了1529年,奥斯曼人到了维也纳,但却被波兰及匈牙利军队所牵制及俘虏。一些阿拉伯马自此流入了东欧。
西欧及中欧
1732年普鲁士成立了皇家的养马场,原意是要向皇室供应马匹,但后来却作了另外一些用途。他们将阿拉伯马与一些本地的马匹混种。于1873年,一些英国观察员发现普鲁士的战骑在耐力远较英国的战骑优胜,并对阿拉伯马有很高的评价。
在其他地方亦相继的设立阿拉伯马的养马场,如匈牙利及德国。在欧洲赛马上亦引入了阿拉伯马,尤其是在英国就引入了达利阿拉伯马、贝里土耳其马及高多芬阿拉伯马,它们都是现今纯种马的创始马。英皇詹姆士一世于1616年首先引入了一匹阿拉伯马。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拿破仑所骑乘的阿拉伯战马。
由于对阿拉伯马血统的需求,欧洲各国开始更多的造访中东。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二世派出特使到沙漠购买阿拉伯马,接续她的阿方索十二世就从其他欧洲地方引入更多的纯种马。1893年在科尔多瓦成立了军方的养马场来培育阿拉伯马及伊比利亚马。不过由于战事的缘故,导致纯种阿拉伯马的数量急遽下降。1800年代,一些人士,如安娜·布朗特(Lady Anne Blunt)等人就开始寻找、培育、进口及出口纯种的阿拉伯马。
澳洲
阿拉伯马是根随欧洲人移民进入澳洲,包括有纯种阿拉伯马及安达露西雅的西班牙种小马。根据纪录,首先进口澳洲的阿拉伯马是在1788年及1802年间。约于1803年,有商人从印度引进了骝色的阿拉伯马,并相信是属于第一代威灵顿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