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树袋鼠(学名:Dendrolagus mbaiso):体长52-81厘米,尾长40-94厘米,重量6.5-14.5千克。毛皮主要是黑色,胸腹部和脸部有不同的白色斑纹。脚底部的皮肤覆盖着粗糙的垫板,有弯曲的钉状组合,提供在树木的树干和树枝间精准的抓力。
- 白腹树袋熊
- Dendrolagus mbaiso
- 人熊、白腹树袋熊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真兽亚纲
- 双门齿目
- 袋鼠科
- 树袋鼠属
- 白腹树袋鼠
- 无亚种
- Flannery, Boeadi & Szalay
- 1995
- Dingiso
物种简史
形态特征
白腹树袋鼠体长52 - 81厘米,尾长40 - 94厘米,重量6.5 - 14.5千克。最近发现在1994年,是树袋鼠类动物,像它们在澳大利亚众所周知的亲属袋鼠一样,有长长的尾巴,发达的后躯和在同一时间移动的独特的步态。树袋鼠,正如其名称所提示的,适应在树上生活。白腹树袋鼠的大脚底部的皮肤覆盖着粗糙的垫板,有弯曲的钉状组合,提供在树木的树干和树枝间精准的抓力。长而毛茸茸的尾巴帮助树袋鼠在树木间移动时达到身体平衡,并支撑攀登。白腹树袋鼠的毛皮主要是黑色,胸腹部和脸部有不同的白色斑纹。
栖息环境
白腹树袋鼠是生活在山地雨林的居民,一般在海拔3,250米和4,200米之间活动。由于它们出没于新几内亚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森林中,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特征都知之甚少。
生活习性
主要吃叶子及果实,另外也会吃谷物、花朵、树汁、树皮、蛋及雏鸟。它们的牙齿适合撕开叶子而非砌断草。它们的胃部很大,内里的细菌可以帮助分解植物纤维。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白腹树袋熊没有明确的交配季节,怀孕期约32天,小白腹树袋熊生下时很小,且高度的发育不完全,眼睛,后肢和尾部也几乎没有形成,只有前肢成形。和其他袋鼠一样,无毛的幼仔爬进母亲安全的毛皮育儿袋。那里提供了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幼仔无法调节自己的体温),依附其母亲的奶头,母奶营养成份很高,为幼仔的生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观察到幼白腹树袋熊从母亲的袋里出来是出生后305天。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白腹树袋熊在生存的区域内,由于作为当地土著的食品而遭受狩猎的威胁。虽然西部地区的物种受到保护,但在东部地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由于人口增长和栖息地丧失造成该物种数量大幅下降。气候变化也对这种亚高山物种形成长期威胁,农耕开发等都是濒危的直接因素。
保护级别
- 1996——易危(VU)
- 2008——极危(CR)
- 2016——濒危(EN)